发布时间:2024-11-24 11:53:33 来源: sp20241124
11月16日,清水镇下清水村村民于克明在家中收拾白菜,准备过冬。 本报记者 王海欣摄
蓝蓝的天、呼呼的风,门头沟深山区的冬日,就是这样。从市区驱车近三个小时,经过曲折的盘山路,终于抵达清水镇下清水村。7月31日的暴雨和山洪让这个小村遭遇重创。几个月过去了,乡亲们的生活恢复得怎么样?日前,记者走进全村地势最低的杜春套家。
“快请进,屋里暖和。”杜春套一边招呼,一边让老伴帮忙拿手机。手机相册里的照片让老人想起受灾时的场面。暴雨当天,老两口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转移到了安置点,可等他们再回到家的时候,发现院子里泥沙、泥水淤积,门窗已被洪水冲得变了形。进屋一看,地板、墙壁几乎都被冲毁。
“我们家靠近河道,是村里的低洼处,当时一下子就蒙了,不知道该怎么办。”75岁的杜春套说,他和老伴身体都不太好,面对大灾,丝毫没有自主修葺的能力。
让人欣喜的是,十一假期还没结束,杜家就有了响动。几位工人出出进进,铺地、刮腻子、装门窗,一天一个样。
修房的钱哪里来?说起这事,杜春套眼中含泪,“政府给了我一部分补助,用来修房。”
清水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统战委员麻鹒信介绍,灾后重建伊始,清水镇邀请了专业团队,对房屋维修进行指导,出方案、报预算,在维修完毕之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即可拨付补贴。
目前,全镇需要维修的412户已经全部完工,正在进行验收,已完成300户的补贴资金拨付,剩余维修户待验收完毕后将陆续收到政府拨付的修房补贴。
从开工到完工,杜春套家用了八天。如今,四白落地的房间里,温度计指向二十摄氏度,不仅不再寒冷、潮湿,还格外暖和。卧室里,儿子给老两口新买的席梦思上铺着崭新的床单;暖气上,整齐地码放着地瓜和南瓜干;喝一口热茶,杜春套脸上露出笑容。“有地暖,也有电暖气,过冬一点都不愁,我们老两口底气也足了。”
背靠山根,住在全村最高处的于克明家同样暖风扑面。阳光透过宽大的窗户,洒在客厅里的花草上,枝叶舒展、翠绿,在这间小小的客厅里,于克明的妻子张克芬正在浇花,而于克明则在院里晒着他自己种的白菜。
“房子修好了,可我还不踏实,怕遭遇了大水后过冬成问题,自己准备了好多柴火。”于克明说,水退下去以后,他就把柴火摆在当院,以备不时之需。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煤改电后的供暖设备如此给力。这个叫作空气能供暖的设备,就在于家院子西厢房的房顶上。
对此,村党支部书记王进生介绍,下清水村在五六年前就完成了煤改电工程,村民们取暖全部使用电能驱动的空气能设备。洪水之后,村民们是否能温暖越冬就看电力是否稳定。事实上,灾后几天之内,村里就通过应急设备恢复了电力,随后不久,市政供电也恢复了。
“屋里能保持二十多摄氏度,柴火没用上,我心里却特别踏实。”于克明感叹说。
像杜、于两家一样可以温暖过冬的还有全村600多乡亲。看着大伙家的温度升上去了,信心足了,王进生有了新的打算。他盼着,明年开春,村里的清水花谷景区能重新开放,为全村的产业发展助力。同时,一条新的商业街也正在酝酿,将为来景区赏景、游玩的客人补足各种服务配套。(张骜)
(责编:彭晓玲、李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