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1:09:25 来源: sp20241223
燕山山脉中,一列列满载煤炭的万吨大列车“奔流不息”。这是被称作“中国重载第一路”的大秦线,横跨晋冀京津两省两市,承担着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近五分之一,宛若一条“煤河”,为26个省(区、市)送去温暖和光明。
大秦线多次扩能改造后,站与站间距离增加,为防止信号传输过程中衰减弱化,在车站之间设置中继站,对信号进行补偿。大秦线上不缺“黑科技”,很多中继站已成为无人值守站,但位于北京之西、燕山深处的铁炉村中继站始终有人值守,守护着信号灯。春节期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探访了其中的“掌灯人”。
2024年春节,信号工徐建科是在大山里过的。这是他在铁炉村中继站值守的第八年。每天伴随他入睡的是货运列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有时火车笛还会将他从睡梦中惊醒。
从北京延庆城区前往铁炉村中继站要经过一段蜿蜒的盘山公路,遇上雨雪天气,封路是常事,这里远离城区,交通不便。
“不敢睡熟,手机24小时开机。”徐建科说,大秦线常年用于运输煤炭,散落的煤尘、雨雪天气都会影响轨道电压,尤其是位于隧道口的区段更容易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出现“红光带”。出现“红光带”的区段,轨道边的信号灯会提前变红,火车司机在看到红灯后就会立刻停车。
有人曾经测算,大秦线的运输秩序“非正常”1分钟,就会少运1000吨煤炭。
与其他中继站相比,在铁炉村中继站工作的信号工要面对发生频次更多、处理难度更高的特殊状况。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大同电务段茶坞车间延庆信号工区工长赵宇告诉记者,铁炉村中继站所辖区域长23千米,包括69个区段,31架信号机,“信号设备位于隧道和桥上的就占79%”,所以,铁炉村中继站“离不了人”。
“我日常工作就是监测轨道电压和电流曲线,如果有曲线变化较大,得看看有什么隐患,及时处理。”徐建科说,电压电流会随着环境情况随时波动。他记得,每年雨季,哗啦啦的大雨从铁道边的山坡上倾泻而下,“就像瀑布一样”,他和同事日夜不休地盯着电脑屏幕,“一旦数值低于最低线,就要及时联系调整,让曲线恢复正常。”最久的一次,徐建科曾30个小时没有合眼。
在“煤河”岸边“掌灯”并不轻松。徐建科2016年7月1日到铁炉村中继站报到,这里交通不便,条件不好,也不能常回家,没什么人愿意来,这位有将近20年工龄的老铁路人想,“再远的站也得有人守着”。
2016年,铁炉村中继站宿舍还没有整修完成,地都还没铺平,“坑坑洼洼,蝎子在屋里窜”。2018年,徐建科的爱人来探望他,“这个环境在这待着干什么!”本来他在这里轮岗一年就能回,但这一待就是8年。在他心里,保障能源供应不能耽误。
这8年里,徐建科处理过不少意外。一名合格的信号工,不仅要谙熟中继站里的各种设备,还要把它同钢轨上的信号装置运行相联系,如果发生“红光带”,要在第一时间确定非正常区段,排查故障。
他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成“望闻问切”。徐建科的一天从进入中继站巡查设备开始,“望”就是看“灯”,“走一圈基本上就能看完,知道设备有没有变化。有个灯不着,我就知道有地方出毛病了”。
同时,他的耳朵也没闲着,“听设备有没有异常响动,像继电器如果是‘嗡嗡’声就对了”。
夏天温度高,徐建科的鼻子也要四处闻闻,找找有没有因为高温烧坏的设备元器件,他还得摸摸这些“老伙计”,别太“高温”,“尤其是发送器,不能太热”。
每年4月和10月,是大秦线上的“集中修”时间,部分列车会暂时停运,给各个设备维修单位时间,集中检修。这个时候,军都山隧道都是信号工检修的重点。
大量的拉煤列车驶过,信号灯也蒙了尘,赵宇每次都要给信号灯除除灰尘,他说,“眼睛要亮”。
除了检查信号灯之外,隧道里的信号电缆也是检查重点。
但是,幽暗的隧道中检查黑色的电线需要一些小窍门。“有水流过的墙壁泛白。”赵宇就通过隧道壁上的颜色变化情况来预判电缆的情况。
隧道里没有光亮,没有手机信号,头灯照亮的地方,细细的煤炭尘渣在空气中飘荡。全长8460米的军都山隧道走完需要两个多小时,信号工们一般无法在3小时天窗期从头到尾全部检查完成,大多是分两组,由隧道两头分别进入,在中间会合后返回。
2024年春节前夕,天气预报周末有雪,徐建科就赶着周五的天窗期,根据经验将轨道电压调整合适。在他看来,信号工的功夫在提前预防风险,“如果故障出现,车就停了,车停1分钟就损失好几万元”。
值完这个春节班,徐建科要步行到铁炉村村口,先搭乘公交车到北京清河站,再从清河站坐高铁回家,一早出发,到家就临近傍晚了。徐建科说,“回家也惦记着(中继站)”。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雪儿 记者 胡志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