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向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发布时间:2024-11-14 09:26:47 来源: sp20241114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全国教育大会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9月10日是我国第四十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首次提出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五方面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发出“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号召。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极强的政治感染力、理论穿透力、历史自信力和实践指引力,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擘画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总蓝图、施工图,全面吹响了向建成教育强国宏伟目标迈进的动员令,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新时代教育事业在改革发展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大国阔步迈向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有2.91亿学历教育在校生,专任教师1891.8万,每年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1100万名大学生,教育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

  张东刚:“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绩,发生了格局性变化,教育事业发展进步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我们要建设怎样的教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给出了答案,阐释了教育强国应当具有的六大特质:“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此次提出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也就是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

  朝着教育强国既定目标扎实迈进,同时正确处理好其中的重大关系,时间紧、任务重,必须以重点带动全局。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部署了包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在内的五方面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明确了重点、提供了遵循。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这个秋季新学期开学,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都使用了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教材。在南开大学,77岁的逄锦聚教授给经济学院大二的学生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学第一课。

  新时代以来,我国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逐步拓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将健康成长、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张东刚:“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重要讲话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三大属性,这就是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把握政治属性就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确保我们培养的人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建设教育强国,要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成为联接三者的纽带和途径。

  在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张东刚:“把握人民性是对以往教育民生属性概括的又一次创新升华,从民生到人民,一字之差,含义不同,境界不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使教育让党放心、不负人民。”

  近年来,我国建立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机制,2023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1.1%。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7%。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让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新时代以来,我们的教育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这个理念始终在推进、在深化。我们未来的整个教育改革发展来讲,从基础教育这个角度来讲要关注三个方面,怎么样更好配置教育资源,也就是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第二要逐步地优化我们的师资供给;第三我们应该关注区域里面的底部学校,也就是老百姓对一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不满意的地方,每个地方都要把底部学校提升。”

  在教育强国的建设中,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印发,对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针对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在这次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复兴:“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当中,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育强国建设,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育家精神作为教育强国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之源,贯彻始终是十分重要的,这次具体提出来这样一个(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计划是非常具体的也是非常重大的一个举措。”

  新时代以来,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我国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为培养造就更多的大国良师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师规模不断扩大,学历持续提升,整体素质水平大幅增强。全国专任教师总数从1985年的931.9万人增长至2023年1891.8万人,翻了一番。

  从扩大实施“国优计划”,到扎实推进公费师范生教育、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从强师计划、优师计划,到国培计划、特岗计划、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一项项政策举措的出台落实,推动教师队伍量质齐升。

  建设教育强国,还需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重申了建成教育强国的时间点是2035年,发出“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号召,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风好扬帆,奋楫争先。站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起点,教育正在不断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