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21:54:58 来源: sp20241205
“留下干货,通俗简洁,让百姓读得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今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吹风会上如此评价举国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感受颇深,他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对高质量教育发展、稳就业促增收、提高医保与养老金水平、增加养老育幼服务供给等进行了全方位部署。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龚六堂则发现,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工作时,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了首位,这样的布局与以往有所变化。
黄守宏解释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纲”与“要”着重体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主脉络贯穿其中,通篇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展开,“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在数字经济新赛道加速起跑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当年任务时,通常第一条都与宏观经济政策相关。在龚六堂看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首位,不仅意味着我国经济今年5%左右的增速要靠新质生产力支撑,而且,未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同样需要新质生产力助推。
黄守宏在分析2023年我国GDP增速实现5.2%的支撑条件时谈到,这份成绩单有一些可以量化或感知的成就,比如,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可选择的商品和服务更为丰富等,但还有很多内在的、深层次的支撑,比如理念的转变、制度的不断完善、作风的改进、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等。
作为经济学家,龚六堂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通过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他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就是要重视原创科技成果、重视基础研究,不断为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任务时,具体提到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包括开展 “人工智能+”行动。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说,打造新质生产力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变革生产力。具体到他所在行业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是周鸿祎近期关注的话题,他说,我国企业除了在通用大模型上保持跟进和追赶之外,还要想办法把大模型和各类企业,特别是新型工业化的主角——制造业相结合,将大模型向产业化、行业化、垂直化,深度定制方向发展。
在他看来,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全的工业门类、最多的企业场景红利,大模型作为生产力工具,可以与传统产业进行“数转智改”结合,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赋能者,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说,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在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赛道,我国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条起跑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俊来关注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人才培养话题。他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建议,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基础、重前沿知识的课程体系,建设注重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校企合作基地,不断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推动形成有利于先进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科教兴国作为专章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不少来自教育界和科技界的代表委员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任务时,10项任务中的第二项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这在过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是不多见的。
黄守宏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党中央的部署,10项任务中9项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部署的要点一致。“考虑到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考虑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考虑,所以在报告中增加了科教兴国的内容”。
在这个章节中提到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包括“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对此,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今天的“部长通道”中回应了青年科技人才的话题。他表示,对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大胆使用、加强培养、做好服务和保障。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给年轻人提供机会、平台。
国家自然科技基金项目中80%的项目已由45岁以下的青年承担,许多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都有年轻人的身影,在北斗导航、探月工程、中国天眼等重大工程中,许多项目团队的平均年龄刚过30岁。
阴和俊表示,对从事基础前沿交叉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要想办法提高稳定支持的力度,尽量减少一些考核的频次,让他们心无旁骛,潜心科研。
对科教兴国战略单列一章,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城建大学副校长王中良备感振奋,“这对我们教育界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引领,是新时代对科教兴国内涵的又一次提升”。
“教育是兴国之基,科技是强国之基,政府工作报告把教育和科技的内在逻辑联系在一起了。”王中良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统筹推进”。
“教育公平和创新教育并行的时代来临了。”他说,新时代对教育提出新要求:一方面,不仅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更注重教育的创新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王中良认为,科教兴国作为专章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让教育者思考,教育公平和创新教育并举的背景下,如何考虑和安排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他说,教育应该面向本世纪中叶将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来培养人,“很多原来的模式都得跟着改变,这个影响是巨大的”。
160万条建言满载百姓民生期盼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黄守宏提供了一组数据,起草组曾通过网络和媒体征求民意,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60万条,比去年增长82%。中国政府网从中精选出1150条有代表性的建言转给起草组。
“内容很翔实,有理由、建议,甚至有网民还提出了政策建议的可行性分析、出台时机等,想得非常周全。”黄守宏说,在留言的网民中,最大的82岁、最小的12岁。
政府工作报告尽最大可能回应民生关切。一个数字被媒体高度关注,拟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黄守宏说,20元意味着增长了19.4%,现在全国有1.7亿老年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这应该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郑功成说,过去提升的步幅要稍微小一点。
事实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一直偏低。他认为,从今年的这项措施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而且在财政相对紧张的情形下,比去年更大力度提高居民养老金,体现了党和政府切实采取有效举措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
郑功成认为,这20元折射出了民生深意,展现了国家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在教育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黄守宏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有3000多万人,有些是留守儿童。这些年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条件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了让这些孩子读好书、上好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针对这个薄弱环节提出了要求。
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都体现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温度。
在医疗卫生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继续增加基本医疗财政补助,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70元。报告还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报销难等问题,强调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本报北京3月5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 尹希宁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房家梁】